
乌克兰战场这几天的消息比以往都密集,很多人都在关注俄乌冲突会不会真的迎来一个拐点。
俄军在前线的动作被认为是近一年里最有力的推进,普京亲自去前线指挥部开会,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各集团指挥官面对面听取了战报。
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顿涅茨克州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两大区域的乌军几乎都被包了饺子,俄方公布的数字,前者5000人,后者5500人,后路被断,
连边境城市沃尔昌斯克大部分都落入俄军手中。
普京这次没有讲太多高调话,而是直接下令:乌军投降的,必须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尤其防止乌方的“督战队”在背后开枪;被当作“人盾”的平民,也要尽量保护。
这话一出来,网上议论就炸锅了。
有人觉得俄方是摆出一副“我们要大批收俘虏了”的姿态,也有人分析这其实是心理战,提前制造乌军士气崩溃的氛围,毕竟谁都看得出来,俄军这次准备得特别充分,
甚至开始公开喊话招降。
其实,乌克兰的兵源紧张早就不是新闻。去年到今年,征兵难、前线伤亡大,外籍雇佣军比例越来越高,说明本国的兵力确实挺吃紧的。
哈尔科夫方向之前就有无人机袭击投降士兵的事,国际社会还专门讨论过战场伦理问题。
前不久还有克拉斯诺霍里夫卡投降视频传出来,乌克兰媒体怒骂自己人“没战斗到底”,但欧洲有些媒体反倒说,那地方俄军炮火太猛,乌军根本没法坚守,视频里到处都是尸体,
残酷程度可想而知。
普京的命令出来后,前线俄军用扩音器不断播放“优待俘虏”的政策,明显是要减少两边伤亡。与此同时,乌克兰指望的外部援助也遇上了大麻烦。
泽连斯基10月中旬紧急飞到美国,想买战斧导弹,试图通过打击俄方油气设施来扳回一局,但美国新一届政府直接拒绝了,还建议乌克兰“冻结前线”,别再升级冲突。
美国媒体都说,美国对这场战争已经越来越不耐烦,不想和俄罗斯顶牛,乌克兰媒体对美国的态度很不满,担心连带着欧洲援助也会跟着缩水。原本就有限的外援,可能要彻底断了。
国际上也没闲着,联合国安理会2月底通过了美国主导的涉乌决议,呼吁各方尽快和平解决冲突。中俄美都投了赞成票。
俄罗斯代表虽然说这个决议不是最完美的,但起码可以作为谈判的起点。中国代表傅聪也表态,现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希望大家能一起推动和平。
之前联大还通过了“和平道路”决议,但俄方提的“解决冲突根源”修正案没被接受。
乌军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国防部自己公布的数据,10月下旬乌军前线伤亡比9月高了30%,西方承诺的装甲装备只到位不到一半。
扎波罗热方向,俄军虽然只推进了二三十平方公里,却已经切断乌军重要补给线,很多防守部队只能靠炸桥拖时间。
更糟的是,俄军已经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边界集结,可能向北冲铁路枢纽进攻,而乌军这边人手和防御体系都快撑不住了。
俄罗斯这边,参谋总长格拉西莫夫还特别提到,之前侵入库尔斯克州的乌军已经被全数击退,这支机械化部队原本还挺能打,推进了35公里、拿下93个居民点,
结果因为补给跟不上,最后被耗光了。
现在俄军多线推进,减少自己伤亡、降低占领区管理难度成了新目标。军事专家分析,普京的命令既能动摇乌军士气,也方便俄方后续掌控局势。
10月底,红军城的巷战还在最后胶着,俄军打算12月底完成整个作战目标。泽连斯基在基辅公开发言时,已经不再提反攻,只说要“守住能守的每一寸土地”。
而俄罗斯则在联合国场合释放谈判信号,表示愿意在“解决关键关切”基础上重启对话。前线白旗和谈判桌的试探同时出现,让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突然多了几分不确定和微妙。
这场冲突是不是真的快到头了,没人能说准。眼下能看到的是,乌军全面吃紧,外部援助持续缩水,俄方又不断放出谈判和优待俘虏的信号,这一切都在推动局势发生着变化。
普京下令保护投降乌军,看起来更像是给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加上了一个潜在的“转折标记”。无论未来怎么走,战场上的每一个命令和动作,都会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
个股配资,股票配资公司,在线配资交易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