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茂名市茂南区罗非鱼协会第三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及茂南区罗非鱼产业发展规划暨区域品牌发布会在茂南区罗非鱼协同创新中心隆重召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茂名市、茂南区有关部门,以及茂名市茂南区罗非鱼协会、企业代表等政企研各界力量齐聚一堂,通过换届选举凝聚行业合力、发布发展规划明确升级路径,为茂南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及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换届强根基,聚力启新程
在协会第三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上,52名会员全票通过《茂名市茂南区罗非鱼协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第三届领导班子:广东京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当选会长单位,李吕华任会长;茂名市供销渔业有限公司为监事长单位,李尧任监事长;5家企业当选副会长单位,柯枚华任秘书长。同时,13家企业入选理事会,3家企业组成监事会,3家企业获授“名誉会长单位”,为产业发展凝聚多元力量。
会上,茂南区罗非鱼协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签约,双方将联合共建罗非鱼种质创新平台,聚焦种质保护、育种及病害防治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共享科研成果与资源。作为农业农村部下属顶尖淡水渔业研究机构,该中心将提供技术、人才及实验室资源,助力茂南突破产业技术瓶颈。
随后,在产业发展规划及区域品牌发布会上,《茂名市茂南区罗非鱼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正式发布。规划明确“产业固基、文化铸魂、数字赋能、资本运营、合作共富”核心思路,提出到2030年实现罗非鱼产量1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25亿元的目标,构建“内销为主、出口为辅”的双循环格局。北京好食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步发布区域品牌建设策略,计划通过IP设计、全渠道营销等路径提升“茂南罗非鱼”辨识度与市场影响力。
锚定方向,共促产业升级
新当选会长李吕华在会上表示,协会在未来工作中将做好政企桥梁,推动政策、金融、技术惠及企业;引导行业自律,建立标准强化质量监管,维护“中国罗非鱼之都”品牌;促进企业抱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产业链协同;深化产学研融合,以科技驱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助力“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将茂南罗非鱼打造成“科技赋能的标杆产业”“品牌引领的特色产业”“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
广东京塘农业有限公司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养殖场。
茂南区委副书记杨杰介绍,当前,茂南罗非鱼产业成绩亮眼,现有养殖面积4.86万亩,年产种苗超13亿尾,年产值超20亿元,多个超亿元产业项目相继落地,2025年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标准化推广、深加工、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杨杰表示区政府将做强品牌拓市场,探索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加快地理标志申报;深化整合提价值,支持全产业链项目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强化保障优生态,落实金融奖补,加大人才与科技支持。
茂南区副区长陈咏周强调,茂南罗非鱼产业需解决市场竞争、资源约束等七大问题,提出明确指导思想,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为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耕产业布局,打造高品质鲜鱼、精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空间;攻克养殖难题、科技支撑与文化赋能,通过网红、电商等手段为产业注入文化活力,推动产业再创辉煌。
全链优势凸显,创新动能澎湃
据介绍,作为“中国罗非鱼之都”核心区,茂南罗非鱼产业已形成从种苗到流通的全链条优势,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产业链条完整且领先。茂南是全国重要罗非鱼种苗基地,拥有国家级、省级良种场各1家,预计2025年产优质种苗超20亿尾,种苗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养殖端形成4.86万亩规模,年产罗非鱼4.18万吨,其中“茂南脆罗非”养殖面积4000多亩,年产量1.2万吨,因肉质爽脆成为市场新宠。加工环节已建成12条鱼片生产线、6条条冻鱼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超6万吨,开发出鱼糜、鱼油等20余种衍生产品,预制菜产值逐年攀升。流通网络覆盖全国,建有“茂名罗非鱼交易中心”“罗非鱼大湾区销售中心”等商贸物流平台,产品远销欧美、非洲20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上亿元。
广东双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科技与金融双轮驱动。产业累计获32项实用新型专利,涵盖养殖设备、加工技术等领域;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搭建全流程溯源平台,实现“从塘头到餐桌”可追溯。金融创新方面,茂南推出《金融支持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设立综合金融服务中心,累计投放贷款6.64亿元,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茂南罗非鱼产业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禅茂协作”机制,已建成大湾区销售中心,推动罗非鱼融入珠三角消费市场。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000多养殖户、逾1.5万人增收,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钟敏婷
个股配资,股票配资公司,在线配资交易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